众星捧月月融融,
海岱明珠放光明。
衡王大桥贯南北,
犹似洋溪落彩虹。
青州,右有山河之固,左有负海之饶,南部层峦迭嶂,北部沃野万顷,是我国著名古州。在历史,它不仅曾是南燕国的国都而且自汉晋始,至明初止,一直是山东行政制所所在地,是古代山东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中心。
今日青州,立足于打造文化、旅游与经济强市,在青州古城开发建设中,为了便利南北交通,在青州市区新开通一条“衡王府路”。
我国封建社会,是家天下。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”帝王们登上宝座后,便将天下视为己有。
大明政权,传到宪宗朱见深手中时,又一次将国土分裂、分封。他的第七子朱佑楎,于成化二十三年(一四八七)被封为衡恭王,藩居于青州,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衡王府。衡王府占地一点三平方公里,规模浩大,富丽堂皇,堪与帝阙媲美。
衡王府王位代代世袭,繁衍六代七王,历世一百五十九载。满人入主中原后,衡王府于顺治三年(一六四六)被查抄,堂皇衡王府被夷为平地,只残留下午朝门石坊一座。
衡王府午朝门石坊犹在,屹立于新开通道路的南段路西侧。于是,这条大路便被命名为“衡王府路”。
衡王府路,南起玲珑山南路中央华府交叉路口,北至旗城路,全长三千六百米,路面宽三十至六十米,2010年初破土动工。
衡王府路,横跨南阳河,在南阳河上修建了一座恢弘的拱桥,名曰“衡王桥”。
衡王桥,长达二百八十六米,上海同济大学鲁晨海提供方案,潍坊市设计院设计,由山东路通集团青州分公司承建。
衡王桥两侧配备石雕桥栏板,栏板上规划镌刻三十二组衡王府故事,每则故事两侧将配备两幅相关的石雕图画。大桥已经修建好,只待修好两侧的石雕栏板后通车运行。
我撰著的《忠孝正气贯长虹》逄山传还没有竣稿,蒙我市文化局老局长王健君力荐,青州市规划局高华局长,在牛志伦老师的引领下登门来访。他带来一份收集到的二十四则“衡王府故事”题目,说明来意,让我过目。最后,恳切言道:“久闻老师大名,你是文笔大家,又是青州通,希望你锦上添花,为我们提供几则衡王府故事。”
我家祖上与衡王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,因此我自幼注重搜集衡王府资料,手里掌握的有关衡王府故事颇丰。看过高局所提供的目录后,我当场拍板应诺,给他增补了《王府藩青州》、《衡王诸藩范 》、《衡王拜逄山》、《智嫁打柴郎》、《夜雨魁星楼》、《王府糕点香》、《翻建会仙亭》与《王府遗孤子》等八则王府故事篇目。
修建衡王桥,属于公益事业,作为青州人,理应为装点青州山河出力尽才。为此,我急民众之急,欣然接受邀请,决心鼎力支持这一工程。于是,我放下手头《忠孝正气贯长虹》创作,集中精力,为衡王桥栏板撰写这八则衡王府故事。
我撰写这几则故事遵循的原则是:半文半白,诗文并茂,短小精悍,言简意赅,集史料性与故事性于一体,艺术地再现王府史事与轶闻,力求使衡王桥栏板成为一部青州衡王府史诗。
我会打字,待这几则故事反复推敲竣稿后,还在每则故事的文章后面,提供两款由文章提炼出来的版画命题。而后,便邀约高局前来提取文稿。
高局阅稿后非常满意。过了几日,高局将打印好的,连同我那八则在内的三十二则衡王府故事,一并给我送来,让我过目,希望我对其它的那些故事提出修改意见。
当时,我私下推测,这些搜集起来的衡王府史料,一定是集众人之力,出自我市诸多文化同仁之手。高局未曾明言,我也没有必要多问。我这人秉性实在,对高局提交给我的《云门献巨寿》、《尚书讽衡王》、《王府养鸭塘》与《王府贡品醋》四则史料内容,我持有异议,我以为,我所掌握的材料比这些更充实,更具有故事性。于是,应高局之邀,采用我所掌握的资料,运用我自己的写作风格,重新撰写了这四则王府故事。同我撰写的那八则故事一样,也为每则故事提炼出两款版画命题。
对于高局提供的其它二十则文稿,我一概未加评论。至此,我全力以赴,为衡王桥石雕栏板撰写了十二则王府故事。这些故事,已经超越了总故事的三分之一。
时隔半个月,高局又一次登门来访,给我带来了新打印的三十二则衡王府故事文稿。其中,也包括我撰拟的那十二则王府故事。
会面后,高局诚恳地说:“刘老,这三十二则衡王府故事,是大家的集成,繁简不一致,笔风不统一,如果照章镌刻在衡王桥栏板上,怕是有失大雅。指挥部领导们很欣赏你的半文半白、诗文并茂文法,决定请你重新改写其余的那二十则王府故事。力求做到规格一致,笔法统一,可读性强,吸引力大。”
我理解领导们的意愿,由我重新撰写这二十则王府故事,也并非一件难事。然而,我却不能轻许。
我已七十五岁高龄,精力有限,手头的《忠孝正气贯长虹》文稿还没有撰完,的确没有余力承受新的创作任务。另外,这些素材,出自众人之手,如果由我一人组稿,我担心会招来同仁们的不满。于是,便婉言谢绝了高局的诚托。
高局见我态度坚决,也不好多劝,只得怀兴而来,失意而归。
让我统一撰拟衡王桥王府故事文稿,的确是指挥部领导们的集体决议。过了几天,王健君局长来电,力劝我抛弃顾虑,勿负众望,尽快接受这一创作任务。随其后,博物馆的老馆长夏名采,也登门来访,做我的动员工作。王局长与夏馆长,是衡王桥栏板筹建领导小组的重要成员,也是我的好朋友,如果再不应诺,的确不恭。于是,我只得将撰写全部衡王桥栏板王府故事的任务承接了下来。
我这人不说空话,既然答应了要求,便立即付之于行动。
高局提供的那二十则衡王府故事,的确仅是一些基本素材,尚形不成独立故事。如果使其成为富有吸引力的王府故事,须得重新构思布局,更换陈述语言,加强艺术表达效果。根据需要,还得对内容进行增补删节,尽力突出版画构图情节。
撰写桥栏板故事,不同于书写一般文章,不可信笔而为。因为受桥栏板有效版面限制,不管故事复杂还是简单,连同标点在内,其表达文字必须控制在350字左右。内容多,版面小,撰文必须高度凝练。
依据既定原则,我闭门谢客,开笔撰拟其它二十则衡王桥栏板故事。每则故事草拟后,都需耗费许多精力,细心琢磨,反复推敲,在措辞炼句上狠下功夫。
规划局建桥指挥部亟待我的文稿,不然,无法进一步操作。时间紧迫,我不得不夜以继日,拼命笔耕。苍天不负苦心人,经过一个多月的拼搏,我终于完成了这一重任,撰就了“衡王桥栏板王府故事”文稿,交上了一份自信无愧于朋友们诚托的答卷,
桥栏板衡王府故事,大体以时间顺序排列,始自恭王就藩青州,止于王府被查抄,历六代七王,经一百五十九载。
我撰拟的衡王府故事,书王府辉煌,记王府不幸,庆王府男儿少庸才,哀王府女儿多薄命。颂曲缭绕,隐含刀枪鸣。凝王家喜、怒、哀、乐于一桥,融知识、教育、情趣于一体,寓教于乐,文情画意相辉映。
这些故事,包容《王府藩青州》、《衡王诸藩范 》、《善报转世王》、《衡王拜逄山》、《云门献巨寿》、《石坊历沧桑》、《纳贤杨应奎》、《明桂仍飘香》、《开凿陈抟洞》、《鸭鸣惊玉皇》、《奇石冠神州》、《王府糕点香》、《 王府紫薇园 》、《智嫁打柴郎》、《商河王护碑》、《尚书讽衡王》、《翻建会仙亭》、《女杰林四娘》、《钟鸣心中寺》、《书香浸王府》、《扩建清真寺》、《铁鹤固姻缘》、《夜雨魁星楼》、《重振修真宫》、《生肖竟无马》、《卖人布袋装》、《青灯世子妃》、《王府贡品醋》、《石坊诉不平》、《王府遗孤子》、《魂漂胭脂井》、《贪官害衡王》等三十二则史事与轶闻。
我撰拟的衡王桥栏板雕刻文字,除上述三十二则王府故事外,尚为这一系列故事撰拟了《前言》与《结语》,可谓一部完美的文学作品。衡王桥王府故事竣稿后,由高局转呈衡王桥栏板筹建指挥部,请领导们审核。筹建指挥部领导对我撰拟的文稿颇为满意,只是建议将《前言》与《结语》的内容游离出来,以“碑记”的形式屹立于桥头。
随即,转入文字排版与版画构图程序。
衡王桥栏板线画构图设计,由青州市金石广告公司经理丁岱宗承办。我与岱宗,从前有过交往。于是,我将岱宗邀约来家,共商版画创作大计。
在我撰拟王府故事时,已经顾及到该故事的画面,并为每一则故事提炼出了绘画标题。我与岱宗促膝交谈,阐述我对每一则故事的构图设想。
岱宗非常聪颖,绘画造诣颇深。我的设想,往往与他的构思不谋而合。对于他绘制的衡王府故事线描图,我非常满意。自然,他的创作,也得到了规划局领导们的认可与赞许。
衡王桥石雕护栏工艺,由房德石承揽设计。在我着手撰拟衡王府故事时,桥栏设计方案还没有最后拍板。因此,桥栏板镌刻文字的有效版面我并没有掌握,只是将撰拟字数定在350个左右。待我的全部王府故事竣稿后,桥栏板设计方案也拍了板。
事实上,衡王桥石雕栏板的长度,并不完全一致。浇制衡王桥桥面时,整座桥面留下两条冷缩缝,因受冷缩缝的限制,桥栏板被分割为三部分。为此,每一部分中的栏板长度各不相同,短的80多公分,长的一米有余,长短相差20多公分。
排版时,调整我撰拟的文章字数,其它人难以代劳,必须由我亲自操作。于是,我亲临房德石装潢公司,与微机员并肩而坐,一篇一篇地指导她编辑处理文稿。编辑结果,最长的版面,文字多达360个字;最短的版面,文字只有307个字。
排版编辑,现场修订文稿,需要挖空心思,绞尽脑汁,非常艰巨,累得我头昏脑胀,欲罢却不能。
衡王桥栏板王府故事,文字版块于2012年春节前定稿,其绘画图案更加复杂,直到2012年初春方告竣。
群策绘宏图,众顶擎辉煌。衡王桥靓丽人寰,承万金亮、王健君、高 华、夏名采精心策划;蒙王健君、夏名采、刘杰、房重阳、有令恒、张景孔、牛志伦、李建华、孙新生等提供素材;蒙衡王后裔霰云东、贡品糕点师“黄带脱”后人脱宝光、脱安利,及贡品糕点师“黄带刘”后人刘福波、刘健萍、刘健敏、刘健颖等鼎力支持。
“衡王桥栏板石雕王府故事”,是我古稀之年发挥余热,为故乡编织的一束美丽花环,将其录于后,以嗜诸位读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