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二中铁军班

王牌铁军 精神永存 静专思主 严细实恒
强根固本 开拓创新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

联系我们 | CONTACT US

青州二中铁军班
联系人:王老师 15069669186
    丁班长 15963600822
地 址:青州二中
E-MAIL:243236634@qq.com
网 址:www.tiejunban.com

你当前所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 > 将士风采 > 导师文章 > 刘沂生
第一章 王府史诗衡王桥13-16回
类别:刘沂生 作者:guanli 日期:2014-04-18 18:57:59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十三回   商河王护碑

   “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”,青州人俗称其为“大齐碑”。碑高四点四五米,宽一点六米,为南北朝时期现存最大石碑。
    该碑于北齐武平四年(五七三)建于南阳城内“南阳寺,“南阳寺”至唐开元一十八年改名为“龙兴寺”。碑之仰面额头,由盘旋巨龙与佛像组成。中部阳刻“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”篆体巨字。碑文隶书,共二十九行,满行为五百一十八字。碑阴刻唐代北海郡太守李邕书 “龙兴之寺”四个斗方大字。 
    大齐碑,乃国家一级文物,可谓“目睹黎民罹灾难,风风雨雨千余年”。此碑,现存于青州市博物馆内。 
    龙兴寺,毁于明初战火。商河王朱翊谅,乃庄王朱厚燆之孙,好佛乐施。为保护珍贵文物,将大齐碑迁移至城北弥陀寺。齐碑历经沧桑,迁移时不慎断为两截。其后,请巧匠以铁汁锻铸衔接,使其再复故貌。丙寅年(二零一零)龙兴寺复兴于驼山脚下,大齐碑将归于寺中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第十四回   翻建会仙亭

    云门山前坡峭壁下,有一洞穴,深不知几许。洞口云雾缭绕,俗称云窟。据传,此乃神仙洞府。历代屡有探洞者,皆有去而无返。
   晋朝末叶,人祸天灾并举,青州一域百业俱废。古城南门内阜彩染坊掌柜李清,哀叹家业败落,决意下云窟自诀。子孙苦阻无效,遂其愿用辘轳将其送至云窟中。李氏子孙于云窟旁盘绳处建亭守候,至绳烂李清未归,时人称此亭为烂绳亭。
    云窟中另有洞天,李清巧遇南北二星君,与仙人品酒对诗,其乐融融。李清凡心未糜,被仙人逐出洞府。李清一去百年,家业子孙皆无存,孤独度日,不知所终。
    衡王朱佑楎笃信道教,得闻其事后,深信云窟为神仙洞府。于是,捐资翻建烂绳亭,将新建凉亭更名为“会仙亭”。自此始,朱佑楎常来亭中夜宿,期盼会仙人,了夙愿。当年有谣曰:“李清云窟巧遇仙,六根不清空劳返。王爷翻建会仙亭,梦寐以求会神仙。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十五回   钟鸣心中寺

    青州城内,有心寺街,街名因寺名而得。商河王朱翊鍄,乃恭王朱佑楎之重孙,善书画,好佛道。为便于参禅藏经,有意在王府临近筹建佛堂。请人为之设计,屡更图样俱不合心意。一日午寐,梦入深山,见寺院玲珑肃穆,击掌赞曰:“遍觅无着,竟藏于此所,幸乎!”
    翊鍄工于绘画,醒来挥洒成图。翌日,请技巧匠人破土动工,依图构建,选址于王府西南隅。寺由心生,朱翊鍄题书“心寺”二字,悬于寺之门楣。
    万历三十六年(一六零八年),商河王督工铸造铜钟一口,钟高一百五十厘米,底口一百一十厘米。钟面铸佛经、佛咒与坐佛,故命名曰经钟。
    心寺经钟悬于经钟楼,鸣声清越,响逾十里,逐明月而惊彩虹,堪为青州一景。
    “逐王争霸血淋淋,朝更代叠似车轮。心寺湮灭无觅处,唯有经钟传至今。”此经钟,现珍藏于青州博物馆内,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商河王拜佛史实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第十六回   王府糕点香

    明宪宗封其第七子朱佑楎为衡恭王。佑楎严守古礼,不争权,不欺民,好善乐施,朝廷拨专款建石坊。前坊额题“乐善遗风”,后坊额题“孝友宽仁”。
   “乐善子”,为朱佑楎字。他那“乐善”、“宽仁”之风,何曾传于后代?及至后任几代王爷,府风渐衰,竟呈美女无多、美食无厌之府风。
    王府跨院内,有一套工坊院。坊院里,雕制坊、制衣坊、酿造坊、烹饪坊、烘烤坊以及糕点坊等应有尽有。王府糕点坊制作之糕点,色鲜、味美、口香,既是王爷日用美点,也是王府盛宴之首传开席菜。糕点工艺师是受过皇封的“黄带脱”与“黄带刘”。而今隆盛糕点之掌门人,即当年“黄带脱”之后裔。 
    王府糕点,是王府向皇宫敬献的贡品。当年宫中曾盛传此谣:“王府糕点美名扬,宫廷君臣争品尝。飞骑急驱数千里,皇差未到先飘香。”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