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意娇妻脑后丢 得势旨封养老院
山野百姓随风草,
哪边风大哪边倒。
管你谁做草头王,
龙年马月难得好。
这是一段古老的谚谣,却也道出了几分真理。老百姓对于谁做皇帝这件事,是不感兴趣的,只关心谁当上皇帝对老百姓好些。有史以来,老百姓最孙,帝王们吃孙喝孙,却是从来不谢孙的。反正他们都来身上拔毛,管他皇帝姓啥!
光阴似箭,转眼数年。赵匡胤陈桥兵变,横扫诸王,一统天下,建立了宋朝。赵匡胤登龙墩后,修真宫还是原来的修真宫,依然在平静里度着日月。
有一天,老主持正在三清殿静修打坐。忽然之间,山下铜锣“哐哐”响,喇叭“呜呜”鸣,继而礼炮轰隆隆,震得双崮山微微颤动。不一会,有一个小道士跑得满头大汗前来禀报:“祖师爷,圣旨到!”
“圣旨?何来圣旨?”老主持极其平静,垂着目问。
“不知道——开道人呼喝说:‘闲杂人等闪开!新皇爷圣旨到。’”小道士如实禀报。
主持慈清闻言,一惊非同小可。他想:这荒山僻宫,何来圣旨呢?
不管哪个皇帝的圣旨,岂可怠慢?老主持无暇多想,紧急鸣钟集会,率领几百名道士涌出宫门,呼啦啦跪在道观两旁。
其时,八把黄伞开路,二十四面龙旗相随,后面兵马无数,马驼人抬,尽是赵皇帝赠予道观的礼物,已经浩浩荡荡地来到观门前。
慈清将宣旨官员迎入宫观内。待众道员跪好,颁旨官颁布了赵家皇爷的圣旨:
奉天呈运,皇帝诏曰:修真宫虽小,曾掩潜龙:龙门崮不高,立有丰功。宫封国宫,崮封龙崮。此地宜养老,村封养老院。四围田产,尽归宫观。免收皇家粮,剔除杂税捐,州府不得动用宫观产。
钦此——谢恩!
旨罢,慈清率领众人山呼万岁,叩头谢恩。
这道圣旨,雕刻在一块金光闪烁的金牌上。这块金牌,就供奉在三清殿中三清君的供桌上,成了这修真宫的镇宫之宝。直到此刻,那慈清道长才知道,当年他所营救的卧病人,原来就是当今皇上!
从此之后,修真宫被誉称为国宫,慈清敬侯赵匡胤复归对弈;那宫东村改名作“养老院”,等待赵皇帝前来藏剑养老;那登宫的山路,也改名叫作王路,等待那一国之王再来步上修真宫;弥河沿以西,黑山头以东的大片土地,都划为修真宫的宫产了。
修真宫经赵匡胤一封,皇家拨专款扩建,使其成为天下第一宫,住宫道士竟多达二百余名。从此之后,修真宫与养老院,一下子人人尽知,举世闻名,连全真七子邱处机等都曾多次云游及此,流连而不欲离去。只可惜,那赵匡胤只顾当他的皇帝,再也未曾返顾养老院。当了皇帝后整天地勾心斗角,他紧握着大权惟恐别人抢去,怎会来此处养老呢?
有人问:“瘦叟,你这人太也健忘了。那个金娘呢?难道被那赵皇帝忘了不成?”
不错,这赵皇帝的确将金娘忘了。他兴师动众地旨封了养老院,却没有片语捎到金家楼的金家。
那个金娘呀,的确是一个可怜的女人。她与一个未留姓名的男人:
合欢半夜床未暖,
黎明一去不复返。
日落村头常盼顾,
惟见暮云落西山。
愁丝满怀抽不尽,
悲发染霜泪洗面。
春风一度成诀别,
再会须待梦团圆。
赵匡胤走后,金娘常常伫立于村头,翘足眺望,在期盼中度日月。她盼了一天又一天,盼了一月又一月。山岭上的辞妹花又开了,可惜金娘盼望的人却杳无音讯,再也没有盼回来。可怜的金娘呐,真真是望眼欲穿呀!
然而,金娘等来的,仅是一场场空梦。
没有等来夫君,却等来了儿子。金娘不曾料到,她与一个不知名姓的男人,仅是那么春风一度,竟然会珠胎暗结,龙种在怀了。怀孕之后,她的身体,一天天瘦下去;她的肚腹,却一天天大起来。待到十月胎满,她的身体垮到了底,她的孩子呢,却哇哇地降落于人世间。更不曾料到的是,她为一个不知名的男人,生下了一个胖小子!
有人或许会问:“这个孩儿叫什么名呀?结局若何呢?”
他的名字叫“盼福”。不难领会,“盼福”即是“盼夫”、“盼父”的意思。金娘的情思,何其深也!
盼福的临世,令金娘既喜而又忧。喜的是,自己有了后,有了伴;忧的是,连那男人的姓都不知道,来日怎么向孩子交代呢。因此,她更加盼夫,也更加忧愁,整日不思饮食,郁郁寡欢,郁郁呆坐。
最后,她郁郁而病,直至郁郁而终。这,正应验了月老那句“喜结不了缘”的禅语。
你知道吗?金娘临终之时,她的怀里还紧紧地搂着一束已经枯萎了的辞妹花呢。
金娘的去世,已经令金老汉夫妇心伤;女儿留下个不足周岁的孤子,更是让这对老夫妇心揪。
金老夫妇年迈,无力抚养幼子,只得忍痛寄养于亲戚家里。可是,这个孩儿格别,不管在谁家寄养,总是啼哭不休,弄得人家宅无宁日,不得不又将他送回来。后来,金老汉灵机一动,对其老伴说:“事因还愿起,这孩子兴许与佛法有缘,就送到修真宫去吧。”
老伴虽然不忍,却也诺诺连声:“是吧,也许是吧。”
最后,金老将这个婴儿抱到修真宫,交给了道长慈清。道长抚摩着盼福的小脑袋,微笑着说:“既来人世,何愁世忧?悠悠佛法,为尔分愁。来则来矣,何愁之有?”
你说怪否,那个婴儿一经道长抚摩,竟然噶然啼止,抿着小嘴笑起来了。
此子天资聪颖,慧根颇深。修真宫里的道士,以“慈悲济世,宏扬道法”为法号辈分。盼福进宫后,慈清道长为他取法号“济宗”。“济宗”二字含义颇深,隐含着“继宗”之意,即为“继承赵氏宗嗣”,只是人们罕解其意罢了。
济宗成人亦成法,竟成为继慈清后的一代道高主持……
后事不必多述,这便是赵匡胤在青州留下了一股赵氏血脉。
金娘哪里会想到,那个与她匆匆一会的男人,竟然是赵匡胤。她也不会想到,这个男人,竟然当了皇帝!她,理应是冠冕堂皇的皇后;她的儿子,也应该是继承大统的太子!可是,她更不会想到,这个当年与她似鱼得水,极尽欢娱,山盟海誓的男人,而今竟然将她忘得一干二净了!
其实,这有何奇怪的?那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,有三宫、六院、七十二妃相伴,忙都忙不过来,怎么还会想到不得志时结识的山野女子呢?此刻,他早就将金娘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临咽气前,金娘还在艰难地呼喊着:“郎君,妾身我在这里久等。你……你……在……哪——里呀?”
在哪里?此刻的他呀,正在温柔乡里忙着呢!
对此,我有一歌:
一个是,
黄泉路上频回首。
一个为,
温柔乡里忙征战。
他们呀,
一哭一笑一诀别,
巫山一会再难见。
《辞妹花开盼郎归》的故事讲完了,且让我枉评一语:
人未得志恋荒山,
红口白牙枉称赞。
得志之人多健忘,
穷山恶水丢脑边。
马前皇后空自许,
一夜夫妻等闲看。
身边美女如浮云,
夜夜新郎多新鲜。
皇爷大都露水情,
寡恩薄义黑心干。
而今贪爷步其尘,
四处留情去不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