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逄山史话----第一回
类别:刘沂生 作者:guanli 日期:2016-03-21 21:54:20
皇爷封赏孝顺子 衡王移藩青州城
千古英雄凭人说,
功过是非难定论。
南阳古城高五丈,
化作尘埃无处寻。
青州城,俗称为南阳城,定格于明朝洪武二年,既是开国皇帝朱洪武七子朱榑的藩宫齐王府所在地,也是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朱佑楎的藩宫所在地。
当年的古城,城墙高达五丈三尺,周长十三余华里,雄伟而壮观,规模仅逊于京都北京。青州城之城墙,较济南城墙尚高出三尺有余。城设四门,东门曰“海晏”,西门曰“岱宗”,南门曰“阜财”,北门曰“瞻辰”。
在我国历史上,利用道会门夺取政权的不为罕见,朱元璋利用明教打天下、创明朝,便是一例铁证。
朱洪武一统天下,将中华大地像撕割自家的尿布一样,裂得一块一块,分封给他的儿子及有功大臣们。大明政权,传到宪宗朱见深手中时,又一次将国土分裂、分封。在宪宗朱见深的心目中,第七子朱佑楎最为孝顺,一心想给他一方富饶美丽的封地。于是,于成化二十三年(公元一四八七年)将其封为衡恭王,藩居于山东临淄地。这临淄,是春秋时代齐国的故都。然而,此地缺山少水,交通不便,极不被衡王看重。他,一心想移藩他就。
蜗藩临淄的衡王爷,早就看中了青州这方宝地。然而,移藩青州,也有他的难言之苦。
开国帝王朱洪武一统中华后,曾封他的七子朱榑为齐王,让他就藩宝地青州。明帝开国之初,青州城为山东地域郡府所在地,山东布政司即设于此地。
皇权宝座,谁个不羡?朱元璋驾崩后,由皇长孙朱允文即位,谓之惠帝。惠帝软弱无能,立国不稳,被其叔父朱棣颠覆篡位,史称成祖。青州的齐王朱榑不甘向朱棣称臣,亦想谋位称帝,被成祖朱棣夺藩处死,空留下一座人去楼空的齐王府。
衡王想移藩青州,又觉得亡藩旧地大不吉,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。最后,还是青州的强大诱惑力占了上风,使他下决心请旨移藩。
弘治十二年,衡王移藩于青州,改建齐王府为衡王府。那齐王府本就够堂皇了,经衡王一
改建,简直富丽得可与皇宫媲美。相信否?王府门前的那对石狮子,竟然比故宫前的石狮还要高大十九公分呢。你看,那至今残存的王府午朝门石坊的气魄,足见当年衡王府建筑得多么恢弘了。

说起这座石坊来,颇有来头。第一任衡王,能诗善画,墨守古礼。他对内不争权,对外不欺民,好善乐施,深得当朝帝王的敬重。
王府王爷是世袭制,王位传至第四代定王朱翊镬时,山东抚臣宋应昌奏表题荐衡王,礼部核准,朝廷拨专款于王府午朝门前修建石坊,以示表异。
石坊修建前后两座,俱都恢宏壮观。前坊额题“乐善遗风”,后坊额题“孝友宽仁”,对王府大加颂扬。
恭王佑楎是帝王之子,自幼饱读诗书,通晓史传。从孩提时起,师傅就向他灌输忠孝思想、惜民理念。在他听过的诸多忠君爱国人物中,逄伯陵那忠君报国、舍身成仁的高大形象,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可惜,他一直理不清这逄伯陵出于何处。
逄伯陵当年被商王封侯,建立逄国,都于临朐,其辖区包括临朐、昌乐、青州、寿光与临淄诸地域。当恭王朱佑楎被封为衡恭王,藩居于临淄时,发现当地人视逄伯陵为真神,初一十五设位祭祀,崇敬有加。临朐就在他的封域范围之内,衡王爷久有拜逄山、祭逄公之意,因事务繁忙,一直未能成行。
衡恭王移藩于青州后,他想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拜逄山、祭逄公。
这真是:
雁过留声响四方,
人过留名千载芳。
逄公身处僻壤地,
五湖四海俱向往。
上一篇:青州 逄山史话---刘沂生
下一篇:二中新校展靓容----刘沂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