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.“衡王府宴菜系”文献 第三篇凤鸣龙吟惊玉皇
类别:刘沂生 作者:guanli 日期:2014-07-24 00:54:58
——青州衡王府鸭塘奇闻录
笙歌艳舞灯火明,
王府盛宴香半城。
馋得游神思凡世,
按落云头误行程。
这首俚谣,极赞衡王府宴的好处,在青州一域,已经流传了数百年。
衡王府宴,贵在适时应令,及其独特的地方风味。谈及王府宴的地方风味,自然便扯到王府烤鸭这个话题上。
王府烤鸭,脆、香、嫩,吃到口里别有一种风味。它不仅是王府宴的一道名菜,而且还是青州衡王府奉献给朝廷的必贡佳肴。
制作王府烤鸭的原鸭,来自于青州城东的衡王府养鸭塘。关于衡王府养鸭塘,有一段优美的传说,且待老朽道来。
青州,人杰地灵,是我国九州岛之一,被人们誉之为海岱明珠。
青州,东临渤海,北襟沃原,地处迢迢通途,城依巍巍苍山。明朝中叶,宪宗皇帝朱见深,封其子朱佑楎为衡恭王,藩居于城中。
皇七子朱佑楎,何以以青州为封地呢?有传说道:
大明成化年间,国力空前昌盛。
青州城,是一座古都,自晋朝始至明初止,一直是山东首府,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此地山明水秀,人杰地灵,遐迩闻名。
青州南阳城里居住着一位长者,姓王名衡。这王衡无妻无子,孤独度日,人却好善乐施,慈悲为怀。王衡笃信佛法,且身体力行。他耗尽家资,修桥铺路,济贫布僧。待其暮年,身染重病,经年卧床,神志不清。当他弥留之际,适逢皇帝派遣巡抚来青州巡查。巡抚闻其事,知其情后,临王衡病榻前探视。巡抚感其善,悯其终,咬破中指,于王衡背部血书道:王衡行好不见好。
恰值此刻,明朝第八代皇帝朱见深的第七个儿子朱佑楎呱呱落地,降生于人间,其背部亦有“王衡行好不见好”的字迹。此子降生后奋啼不止,御医百方难调,不得已张榜求天下名医诊治。
巡抚返回京都,获悉这一消息后,立即揭下皇榜,进宫探视皇七子朱佑楎。他面挂微笑,抚摸着皇七子的头,问道:“生前善举,终得回报,何悲之有?难舍青州乎?”
说来也奇,那皇子闻言,啼哭顿止,抿嘴一笑。于是乎,宪宗皇帝为其子取名“衡王”,并将他藩封于青州,令其复返故土,显赫乡里,验证善行必将善终的道理。
此即为:
莫惧事不公,
头上有神明。
善恶必有报,
兴许于来生。
闲言述罢,文回正题。上溯几百年,雨水比现在多,水源比而今丰盛。想当年,青州城东弥河水似带,两岸涝洼片片似镜,芦苇丛丛,水鸟成群,如同江南水乡一般。
朱家祖籍安徽,临近长江,不厌食鸡,更喜食鸭。据说,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,有“日食一鸭而不厌”的嗜好。
为了开辟鸭源,供王爷一家享受,衡王府在城东构建拦河坝,引进弥河水,开辟鸭池数方。这些鸭塘,翠荷田田以成碧,肥鲤嬉戏而闹塘,十分壮观。王府鸭业鼎盛时,群鸭戏水,嘎声连连。引金凤来朝,诱银龙频顾。一时间,凤鸣鸭叫龙吟,直达云霄间。
这一日,适值玉皇大帝驾临瑶池,正与王母娘娘对弈消遣。忽然间,鸭叫、龙吟、凤鸣声顿起,似从人间传来。这和谐的鸣声,非常悦耳,优胜天宫仙乐,让闻者心清神爽,忧烦尽消。
玉皇闻听后,喜形于色,乐哈哈地对王母言道:“卿家,乐声甚美,何不到人间一行?”
王母闻言,亦微微一笑,回道:“谨遵王命。”
于是,玉皇大帝携王母娘娘腾云而起,在众天将的护卫下驾临中原,来至青州云门山上空。玉皇大帝俯视下方,青州古城映入眼帘,形似卧牛,雄伟壮观,赞叹不已。
金凤与银龙遥见玉皇驾临,喜不自禁,左龙右凤,腾起伴驾,恭迎玉皇降落在青州城东、王府鸭塘边的一片绿洲上。玉皇驾到,鸭塘更加热闹:荷花怒放竞艳,群鸭展翅高歌。金凤起舞,银龙盘旋。百鸟齐聚,遮云蔽日,恭迎玉皇大帝莅临人间。
邻村的村民听说玉皇驾临鸭塘,从四面八方涌来,黑压压跪了一大片,人们山呼:“玉皇爷万岁!玉皇爷万万岁!”
玉皇与王母受到百姓的爱戴,心里十分愉悦,频频向村民挥手,和颜回道:“我民久安!我民久安!”
玉皇大帝久居凌霄殿,很少来人间走动,焉知人间如此美丽。此刻的玉帝,触景情生,抒怀畅吟道:
翠叶连天碧,
鸭肥荷花香。
人道天堂美,
孰若凡间强。
此则故事,虽然是民间传说,却也非无稽之谈,有事实为证:当年鸭民聚居于坝侧,随成其东坝村。村临济青要道,远眺云门郁葱葱,近闻弥水声淙淙,好一方发家旺族之宝地也。
后人在当年玉皇大帝停留的那片绿洲上,曾建筑一座高阁,名曰“玉皇阁”,阁旁的村落,亦取名“玉皇阁村”。
朝更代迭无止境,衡府已成过眼云。沧桑巨变,村落屡更,东坝新村已落成:
大门广亮,石坊高耸,晨迎红日披朝霞,暮送斜阳挂彩虹。形高雅以脱俗,势庄严而恢弘,为青州凭添一道亮景。
门内干街贯南北,两侧民居列西东。华舍座座遮远目,高楼幢幢耸云端,犹似身置梦境,一步登天。春燕归来,绕村盘旋,难寻昔日故巢,惟见华堂丽阁、生街陌院呈目前:“咦——何来仙境落人间?”
此即为:
名扬京畿数百年,
王府烤鸭香人寰。
塘坝遗迹今犹在,
堪为府史铁证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