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二中铁军班

王牌铁军 精神永存 静专思主 严细实恒
强根固本 开拓创新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

联系我们 | CONTACT US

青州二中铁军班
联系人:王老师 15069669186
    丁班长 15963600822
地 址:青州二中
E-MAIL:243236634@qq.com
网 址:www.tiejunban.com

你当前所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 > 将士风采 > 导师文章 > 刘沂生
龙渊离奇石榴缘----第十一回
类别:刘沂生 作者:guanli 日期:2015-08-01 14:37:43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替女忧尚书告状   为救父石榴闯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石榴山姑浑身胆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敢擂惊鼓讨公道。
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这一联诗章,用以歌颂石榴闯堂救父的勇武精神,欲知详情,听我道来。     
    松涛被押走后,石榴锁门闭户,急匆匆赶往仰天寺,向老主持哭诉求助。老主持双掌合十,二目半启,曰:“阿弥陀佛,灾星临矣。”
    老主持将石榴留于寺中,立派僧人下山,赶往临朐县衙探信。当得报松涛已被转押至青州府后,他便着小僧惠玄,陪伴石榴赶奔青州,登临钟府,向老尚书求助。老主持相信,此等小事,那钟大人自会谈笑而处之。
    上面所述,便揭开石榴女登钟府大放悲声之缘由。借石榴去后宅更衣之际,小僧惠玄已向钟大人禀报了上述事宜。老尚书听后,捋着白髯,点点头道:“原来如此。此事,倒非难处,不必过忧。”
   “爹爹,女儿见礼。”恰在此刻,石榴在丫环们的簇拥下踏进客厅。一进客厅,她便大礼参拜下去。行完礼,石榴满面凄容地说,“我爹……”
    “老父已知。放心,无妨。明天探实再说。”老尚书向石榴招招手,“来,让为父看看。”
    石榴来到老爹爹面前。她薄粉淡妆,头绾高髻,一身华服,面上的凄容仍难掩她那端庄俊秀美色。钟羽正自上看到下,又自下看到上,俨然当年那榴花仙姬立于面前。于是,他微一颔首,啧啧赞曰:“啊?像,像极矣!”
    “爹,像什么?这身装扮,怪别扭的。”石榴说的是实话,她自己感到着这身华丽服饰,倒不如她的山姑服舒适。
    钟羽正见女儿询问,呵呵一笑,自节自吟道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昔日榴女非凡人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今朝榴女非神仙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两个榴女俱可爱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落吾钟府娱晚年。
     
    这一天夜里,石榴陪老尚书叙谈到很晚方回后宅,让钟羽正饱尝了从未体味过的父女天伦之乐。第二天起早,钟羽正派人去府衙探讯。府衙师爷说,那松涛不只是盗贼,还是王府的逃奴。今日上午将升堂,判王府到大堂领人,余事照府规处置。
    石榴闻听此讯,吓得六神无主,担心爹爹一入王府,绝无生还的可能。她在老尚书面前,禁不住泪流满面,哽咽出声。老尚书望着悲切的石榴,将脸一绷,严肃地问道:“孩子,胆量如何?可敢为爹告状鸣冤?”
   “敢!为救俺爹,哪怕火海,我也敢闯!”
   “好,钟羽正之女,理当刚骨铮铮!”
    于是,钟石榴在老尚书授意下,前往青州府衙闯堂鸣冤。
    早饭后,两乘轿子离开钟府,直奔青州府衙。石榴乘坐前轿,第一次领略坐轿的滋味;后轿里是老管家钟安,受钟羽正所托,代他陪女儿登府告状。他们来到府衙,趋至大堂前,适值堂内审判已了,王府管事正欲押松涛回王府交差。石榴闯到堂鼓前,抡起鼓锤,用尽力气,“咚咚咚”猛击堂鼓。鼓声未落,大堂内传来喝问声:“何人击鼓?”
   “钟家庄钟府石榴姑姑告状!”钟安立于堂下代答。
   “进堂回话。”大堂内令出。
    石榴几步闯进大堂。一进大堂,恰逢爹爹松涛被王府管事押着向外走去。他项带锁链,被折磨得蓬头垢面,身上被鞭裂的衣缝隙间,露出条条带血的鞭痕。不用问,他老人家吃了不少苦,受了不少罪。松涛看到石榴的装束,心中已有了数,向她微微一点头,面上绽出一丝难以觉察的凄惨笑容。石榴一见爹爹的伤势,泪如泉涌,滚滚而下。她伸手挡住爹爹的去路,转身对尚未退堂的田知府喝道:“大人,此案未了,不能放人!我有冤情!”
    别看石榴年轻,却很听义父的话,一切遵照堂规行事。她将爹爹推回公案前,自己向知府堂前跪下,像一般申冤人一样,毫不失礼。
    “汝为何家女子,竟敢扰乱公堂?”田知府端坐堂上,不悦道。
   “我是松涛的女儿,钟尚书的孙女,前来替父鸣冤!”石榴答。
   “哈,哈,哈……又来个冒牌货。老尚书既无松涛这份儿子,又何来你这份孙女?休在堂上胡言,小心着打!”那田知府是地方官,与钟府向有交往,自然知晓不少钟府家事。他熟知钟大人只有一个继子,并未听说他还有别的儿子,故有此话。
   “怎么?知府大人,我们钟府的家事,还需向你禀报吗?”石榴人精口快,抓住了知府的话柄。
   “不敢,不敢。本府失言。好,有冤且诉来。”田知府听石榴语气颇硬,唯恐他们真是钟府的人,怕惹恼老尚书吃罪不起,便软了下来,想摸摸底细。
   “知府大人,你可是案情不明,判断不公啊?莫非受了什么人的贿赂,想欺压我们钟府不成?”石榴出语非常锋利,先给知府扣上顶大帽子。
   “小小女子,竟敢如此放肆!本府错在何处,你且道来。”田知府开始恼火,厉言训斥石榴。
   “我父是尚书义子,我是尚书义孙,你竟不察,不信,为之不明;我父母当年被拐子拐卖,你不信、不理,为之不清;公然违犯明律,将被拐人当私奴处置,为之不公。以此而论,你岂不是昏官一个?”石榴的申述有条有理,简直不似出自一个山姑之口。由此足见,她聪明绝顶。
   “好张利嘴,不可小觑。算你有理——呈上证据来!”田知府恼羞成怒,将公案一拍,厉声呼喝,想将石榴吓退。
   “哼!狗眼看人低!证据在此,大人过目。”石榴不慌,从兜中取出证据,由站堂府役转呈给知府。
    那田知府接过证据一看,面色立变,惊得持证之手哆嗦起来,语无伦次地说:“这,这,这……”
    你道那证据是什么?是钟尚书的手书。那上面文字不多,仅是几句顺口溜罢啦。然而,这几句顺口溜却足以证明石榴的申述句句为实。不信,且看那证辞: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往事已越六十年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结一义弟在仰天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叫他福禄他葫芦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惹得王孙不垂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大荒之年人夭折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有子松涛被拐骗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可喜苍天未负我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近日巧遇续前缘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谁人胆敢欺诬他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老父岂可作旁观!
      
    作为青州知府,钟羽正与刘葫芦的故事,他久有所闻。当阅到“ 叫他福禄他葫芦”的诗句时,他已确信这个松涛必是刘葫芦的孩子。因此,他暗抽了一口冷气,心想:完了,请神容易送神难,这可怎么办?
    再看那诗的落款,竟是“代管山东、监理王府、带职还乡钟羽正”几个字样。看到这一落款,那小小的青州知府,怎不胆战心惊,浑身筛糠呢?那“代管山东”、“监理王府”、“带职还乡”,是当代皇帝崇祯的先祖天启爷御封的。钟羽正归里后虽然不问地方政事,若要过问起来,不管是知府还是衡王,谁敢去顶撞他?
    看到此处,那田知府立即满面挂笑,慌忙下堂,搀起石榴,道歉道:“姑姑请起。是本府失察,多有得罪。改日定当登府向大人赔罪。”
    于是,田知府回转堂上,改判曰:“被告松涛,实属荒年被拐,不得以私奴论处。往事不咎,退还被抄诸物,无罪释放——退堂!”
    那王府管事心有不甘,还想争辩几句。田知府向他暗丢眼色,不准他多事。管事知道内中有因,也便不再多问,灰溜溜地退出大堂,返回王府禀报去了。当年的衡宪王朱常氵庶  、早已亡故,而今的王爷已是朱由棷。这朱由棷比他老子还荒淫,除了女色之外,对别的俱不感兴趣,像这样的琐事,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中……
    青州府大堂衡王府逃奴案审判完以后,三乘官轿自府衙缓缓抬出。轿前有州府衙役鸣锣开道,轿后有数名州府衙役手提壮威棍相随壮威。三乘官轿转过衙前街,向北一拐,出瞻辰门(北门),过万年轿,穿越北关大街,浩浩荡荡地向城西北钟家庄赶去……
    青州人对官府常乘的轿子颇熟,这三乘轿同时出动。人们十分震惊,十分好奇。何者?这前轿是田知府的专乘,这后轿是钟尚书的专御。五品知府的轿御竟越位于一品尚书的专御前,岂不咄咄怪事?
    其实,说穿了并不为奇。前轿中坐的并非田知府大人,而是石榴爹松涛。青州知府为了讨好衡王爷,竟拘捕、审理到尚书义子头上,知道闯祸不小,即使尚书不责,自己也觉得面上无光。于是,他派自己的专御送松涛回归钟府,好以此来抵罪,其用心,也实在良苦。这松涛身在轿中,心里百味俱生,本来是知府的阶下囚,忽然间竟变成了知府的坐上宾,这变化也太大了! 
    至于后面轿中的石榴,想的并不太多,只要能救出爹爹,别的事她都不在乎……
    从青州田知府前倨后恭的巨变,我们不难看出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官爷俱是三变脸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公堂之上无是非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有财有势便有理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无财无势徒自悲。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