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水传奇[共五回,作者刘沂生]----第一回
类别:刘沂生 作者:guanli 日期:2015-09-30 00:27:00
浑浊已逝,躬逢盛世。值圣水娘娘壹仟肆佰零伍年华诞之日,应圣水村王元收、陈洪彪诚邀而专撰 :
圣母至孝心怀慈 唐王东征马踏泉
导语
江河多弯谁取直,道路崎岖难踏平。世上多少不公事,难以一一俱道明。
善将恶报难逃生,天下之事谁说公?贞妇孝女,蒙冤受屈遭斩刑。我为晓莲鸣不平!
太守不贪,自铸冤案,躬身昭雪,虽非英雄亦英雄。后世贪吏,几许人有如此之良行?
马踏泉涌,烈女显灵,唐王东征壮军行。凯旋归来,殊荣敕封,中华大地上,从此传美名。善有善报获善终。
千年圣祠,景美签灵,疑是洒落人间一仙景。
惟可惜,千年古刹,毁于动乱中。试问,今朝谁来复整?
目睹颓废像,令人涕零!
楔子
忙时耕耘耪荒草 ,
闲来听书议古今。
莫道传说尽荒诞,
一语惊醒后来人。
话说,青州城东有一个圣水村,圣水村里有一座圣水祠,圣水祠里有一眼圣水泉。圣水泉里的泉水澄清、甘甜,饮后能祛病键体,延寿益年;圣水祠里的香火鼎盛,求签、许愿非常灵验。这座圣水祠大有来历, 且听瘦叟为你侃一侃,谅你们听客不会厌烦。
第一回 烈驹踏出百丈泉 圣母赐水救三军
高丽倭国似弹丸,
隔水相望一海湾。
倭皇胸怀拓疆志,
国人尚武好征战。
此曲,专为倭国高丽而吟 。
波涛汹涌的渤海湾,云遮雾漫,一望无垠。在这水激浪拍的彼岸,有一半岛小国,唐人称其为高丽,人们贬之曰东倭。这东倭高丽,山多地薄,物产不丰,不掳掠难以强国富民。为了求生存,图发展,他们的国王,利欲冲天,以吞没中华为壮志;他们的国人,好斗尚武,以登岸掳掠为光荣。隋末唐初期间,趁中原大地争战不休,无暇他顾之机,东倭人常大举侵犯我国,夺城掠地,奸淫烧杀,无恶不为之,闹得沿海一带,人心惶恐,民不聊生。人们对他们痛恨至极,将他们称之为倭寇。
霸心权欲,常令人心狠智昏,六亲不认。李渊灭隋建唐后,史称太祖。唐太祖的三个儿子李建成、李元吉、李世民,暗中争权,势不相容,竟兵刃相见,致使玄武门政变,手足相残,血流成河。这真是:
自古争权亲不认,
刀落何惜手足情。
李世民夺权称帝,定年号为贞观。中华儒人的伦理观念甚强,对李世民弑兄篡权多有微词,各地动乱时有发生。贞观六年,倭寇又来犯境。从前来犯,都是小打小闹,捞一把就走。这次犯境,来势却格外凶猛,兵多将广, 大有立足不退之势,扰得东海沿岸一带,人心不安,国土不宁。倭兵军中,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:
龟生龟,兔生兔,
章鱼生来吐墨雾。
杨家江山李家坐,
改朝换代是气数。
李家王朝难久远,
弑兄篡权神不助。
东军西征神佑我,
半壁江山归我属。
这首歌谣流传甚快,不久便传到宫中。李世民闻听歌谣,气得怒发冲冠,将龙案一拍,怒曰:“小小海寇,如此猖獗,竟敢漠视我天朝也!”
此刻,大唐政局已稳,太宗李世民决心平倭除患,借以收服民心。于是,他头戴英雄冠,手提追风枪,胯下乌龙驹,亲统十万大军,以徐懋公为军师,以尉迟敬德为先锋,浩浩荡荡,御驾东征,以图平倭安邦。
大唐定都长安,位于中原腹地。长安距离东海岸,不下数千里之遥。征东大军五月开拔,遇山开路,逢水架桥,当赶到山东地域时,早已时交六月。此时的山东一带,因久旱无雨,变得赤地千里 ,不少村镇,饥民外逃,炊烟不升。唐王世民看到此情此景,不禁凄然泪下,叹息曰:“子民如此之苦,朕竟不知,何以为君也?”
李世民弑兄,是大势所迫。他不弑兄,兄必杀他。他对民众,倒是非常体恤。为了不扰民,他下严令,大军遇府绕府,遇县绕县 。当大军涉过淄河,翻越二龙山,绕过青州城,来到青州城东、康家村村西时,天已将近中午。东征大军累得人困马乏,饥渴难奈,寸步难行,不少兵将渴倒在路上。目睹此况,唐王下令安营扎寨,埋锅造饭,休整待发。火头军去村中打水,井中水几近干枯,怎够大军饮用?欲待就地掘井时,下挖丈余竟不见湿土。中军将情况禀报给唐王,唐王愁得一筹莫展,长叹一声,曰:“咳,天不助吾,如之何?”
为了安定军心,唐王跨上乌龙驹,带领军师懋公,由大将敬德护驾,亲身四处查看。
不一会,他们巡查到一个小村落。这个村落,名叫康家村,约有十数户人家。村子的西头,有一座砖瓦小院,坐落在离村径不远的地方。举目一望,小院门楣上楷书“贞节烈女祠”五个大字。
唐王三人正踟躇间,遥见祠堂门轻轻敞开,有一个老妪临门而立。她手拄拐杖,面含微笑,银发飘飘,琅琅向他们歌道:
此门日中开,
为有贵人来。
何来甘露水,
乌龙蹄下踩。
那老妪歌罢,唐王胯下的乌龙驹,竟然将首一昂,“咴——咴——”嘶鸣起来。随后,它前蹄一屈,后蹄猛一蹬。随着后蹄一抬,一股清泉破土而出,“哗哗”响着冲天而上,高达数十丈。喷涌的泉水落下来,汇集成池塘。唐军兵将,立时一阵山呼:“唐王万岁!唐王万万岁!”
圣泉一出,数万兵马同饮,竟取之不尽,汲之不竭。懋公汲来一杯,恭恭敬敬献于唐王。唐王轻抿一口,凉爽可口,余味甘甜。于是,他将首一仰,把满碗水“咕咕”饮下。说来也怪,水一入腹,立时感到渴解饥消,精神焕发,疲惫尽除。唐王世民龙颜大悦,口里连赞:“好水,好水,真乃圣水也!”
众人只顾饮水赞水,待唐王转身寻那银发老妪时,只见祠前薄雾缭绕,哪里还有她的踪影?
唐王好奇,偕懋公、敬德一同步入贞烈祠。祠院不大,倒很洁净,一条鹅卵石小径直达祠堂。祠堂也不宽敞,仅有不大的一间。祠堂正中,端置着一个神龛。神龛两侧,镶着一幅内容奇特的楹联。龛内供一倩女,目微垂,口微启,秀丽典雅,端庄慈祥,栩栩如生,令人油然而生敬意。细观其相貌,与方才那银发老妪,倒有几分相似。及此,唐王猛然醒悟:啊,适才是神女显圣,献泉送饮,犒劳三军,以资我们抗倭呀!
唐王心怀感激,躬行大礼叩拜,曰:“谢仙人资水,救我三军。”
这真是:
唐王东征披甲行,
挥师平倭为苍生。
义举自有苍天助,
献泉圣女亦显灵。
下一篇:圣水传奇---第二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