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二中铁军班

王牌铁军 精神永存 静专思主 严细实恒
强根固本 开拓创新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

联系我们 | CONTACT US

青州二中铁军班
联系人:王老师 15069669186
    丁班长 15963600822
地 址:青州二中
E-MAIL:243236634@qq.com
网 址:www.tiejunban.com

你当前所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 > 将士风采 > 导师文章 > 刘沂生
人寰瑰宝红丝砚----第一回[共四回 作者刘沂生]
类别:刘沂生 作者:guanli 日期:2015-11-03 22:23:32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人寰瑰宝红丝砚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——青州红丝石史话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应鑫琪精品斋主程志军诚托专著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青州红丝砚石协会顾问   瘦叟刘沂生   
    唐朝书法大师柳公权,在他的《砚论》中赞曰:“蓄砚以青州为第一,绛州次之,后始论端、歙。”       
     青州红丝砚受到历代帝王与书法大家的高度评价与珍爱。清代乾隆皇帝收藏着一方明代青州“旧坑红丝石”雕制的“鹦鹉砚”,其砚背篆刻手书题铭:“鸿渐不羡用为仪,石亦能言制亦奇。疑是祢衡成赋后,镂肝吐出一丝丝。”此砚现珍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中。 
    乾隆宠臣纪昀,字晓岚,诗书画全才,人称其为风流才子。纪氏酷爱青州红丝砚,多年寻觅而未得。他知道乾隆珍藏一方,曾恳请一观,乾隆却舍不得示人。归舍后,他愤书道:荣逾青铁颂,品胜红丝腻。
    由此足见,青州红丝砚的历史地位不菲。红丝砚是文房瑰宝,其价值犹逾珠玉。珠玉有价,只要有钱,尽可收购之;红丝砚无价,即使有币,亦难寻觅。
    红丝石,不仅是上好的制砚石,而且还是一种灵石。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中记载,贾宝玉衔其而诞的命根子“通灵宝玉”,“ 大如雀卵,灿若明霞,莹洁如酥,五色花纹缠护”。据红学专家冯蜂鸣考证,它就是一块“红底子黄丝”的红丝石原石
   红丝砚,由红丝石雕刻加工而成。红丝石,产于青州城西黑山“红丝石洞”穴中。
    传说,红丝石乃是由黑龙太子的肝胆以及美丽太子妃的香躯幻而成的。
    黑山,又名黑龙山,位于青州城西,王家辇村南侧。关于黑龙山的来历,以及红丝石的发现、制作与收藏,有一系列凄美而动人的故事,待瘦叟慢慢道来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今朝千里平畴,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他日汪洋一片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游龙潜藏崡洞,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浪花漫卷山巅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待到大潮到来时,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波涛汹涌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浊浪滔天,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千山万峰俱不见。
     此歌,是对沧桑巨变的具体描绘。可是,一般人不会相信。不信也没啥,等你听完这段故事以后,定然会确信无疑的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 第一回  尧王东巡观沧海   独登九顶空兴叹

    有语曰:“三山六水一分田,鸡刨狗蹬似蛋丸。”
    这一谚语,用来形容地球上水的面积极大,耕地的面积狭小。随着地壳的变动、气候的变化,地球上的水面积愈来愈小,而今不止是“一分田”了。
    青州城西北侧,距城十里处,有一座山。四千余年前,它名曰九顶莲花山,坐落于东海的西海岸。那时,海水漫至山的大半腰,惊涛拍岸,发出“哗啦——轰隆”的巨响,数里之外亦能听得到。那海浪撞击岩岸溅起的浪花,在阳光映照下,反射出五彩光辉,一直落到莲花山顶的平台上,似蒙蒙细雨自空而降。当年海水之阔,漫无边际,连而今青州城南的驼山、云门山、劈山,以至于城西的峱山、稷山等,俱坐落于浩浩汤汤的汪洋中,唯露山峰于海面,形成一座座山岛。这些山岛上,草木连茵,兔走狐鸣,十分地荒凉。倘若有暇,你不妨攀攀云门山,转转劈山峰,在它们的半山腰岩缝中,定然能寻得海蚌之类的残壳,那便是明证。
    四海龙王,是奉玉帝之命管理海洋的四个神仙。他们弟兄四个,海龙王敖广为大,其次是海龙王敖钦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。四海龙王各有诸多子孙,统帅无数虾兵蟹将,帮助他们管理海洋与河流中的生灵,并在人间司风管雨。这一片水域,属于东海龙王敖广的第九子饕餮的领地。饕餮喜着一身皂衣,黑面红髯,深得东海龙君喜爱,人称其为黑龙太子。因而,这一片水域,又被人们唤作黑龙湾。 
    而今的云门山顶端,穿越云门洞,向西一拐,陡峭的壁崖下有一洞口,人称云窟。这云窟到底有多深、多大,无人知晓。传说古时李清曾下云窟会神仙,因修仙不诚被仙人逐出洞府,成为一代名医。其实,那不是云窟,是九龙子饕餮腾空升天布雨的西天门。每当接到玉皇布雨圣旨,龙九子饕餮便摆驾离开龙宫,率领雷公、闪婆们,穿越龙洞,自这西天门腾空而起,升天鸣雷作闪,行云布雨。东海龙王有时奉召升天或离宫巡视,也常从此西天门携云裹雾而出,凡目只见云雾升,不见真龙显,故称其为云窟。
    上推四千年,中国属于奴隶制社会,最大的部落联盟叫华夏,故中国亦称作华夏国。当时的部落首领名尧,他便是中国传说中最早的国君,与舜、禹合称三圣君九顶莲花山,便是尧王国域的最东领域。其所统领域,俗称东夷。尧王身高体壮,性憨笃,善骑射,有万夫不挡之勇。他有一张硬弓,三、五十人亦拉它不开。他何以有如此臂力?因为他并非常人,而是天神被贬下凡。
    原为天宫神将,是护卫王母娘行宫瑶池的战神。玉帝有个女儿叫碧霞,貌美如花,嫦娥一见亦自愧弗如。她与帝后王母同居一宫,常年深居,少见异性。尧神护宫,间或与碧霞相遇。二人俱已青春,于是互生爱慕之心,交往亦频繁起来。玉帝闻其事,龙颜不悦,怒将尧贬至下界。
   碧霞公主情专,趁玉帝与王母对弈时,扯着玉帝的袍袖哭泣相求:“父皇,女儿愿同往下界,网鱼狩猎,与尧共甘苦。”。
    “放肆!岂有此理。”玉帝闻言大怒。王母频频摇首,向玉帝使眼色。玉帝甚爱其女,终于退让,对霞女温言劝道,“让其下界苦修,若能有济世救民大功,复回天庭,升迁重用。至时,准尔婚姻可也。”
    碧霞无奈,只得含泪屈从。
    尧被贬下界后,无怨无悔,凭他的憨厚、骁勇,深得部落民众爱戴,随被推举为首领,尊称其为尧王。尧王爱民如子,以公益为己任,被民众尊称为贤君。他性豪爽,好游猎,常孤身独骑巡山狩猎,借机体察国事、民情。有一日,他巡猎来至莲花山颠,独立山颠平台之上,望洋兴叹曰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浩浩乎海深水阔,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绵绵兮情长意多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问美人兮而今何在?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常孤独兮谁人伴我?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