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二中铁军班

王牌铁军 精神永存 静专思主 严细实恒
强根固本 开拓创新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

联系我们 | CONTACT US

青州二中铁军班
联系人:王老师 15069669186
    丁班长 15963600822
地 址:青州二中
E-MAIL:243236634@qq.com
网 址:www.tiejunban.com

你当前所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 > 将士风采 > 导师文章 > 刘沂生
青州 逄山史话---第二回
类别:刘沂生 作者:guanli 日期:2016-03-28 23:11:54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衡王就藩拜逄山  梦仙择灵葬三阳 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青州城南山连山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逄山鹤立耸云端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为有逄公尽忠事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达官名士争观瞻。

    暮春望日,朝阳初升,山风习习。蜿蜒崎岖的山路两边,柳条初翠,桃瓣纷飞。
    逄山,距离青州城六十里之遥。为了拜逄山、祭逄公,衡王府恭王爷朱佑楎子时启程,率领众仆役轻车简行,南出阜财门(即南门),跨越官桥,一溜西南踏入暴水涧山溜。进入山溜,神秘的青州逄山步步登高,直达玲珑山西麓峖口。翻越峖口,继续南行,又翻越一道峖口,即来到滚石溜。何为滚石溜?这条峪溜,平日清水常流,澄澈见底,潺潺有声。每当夏日山洪暴发,洪水携裹着大大小小的山石滚滚而下,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。故而,乡里人称其为滚石溜。此溜溪水细长,人们又管他叫洋河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滚石溜下游地势平坦,大大小小、奇形怪状、无角无棱的卵石布满河床。河床里点土皆无,寸草不生,因而人们称它为“石沟河”。石沟河水东泻,注入巨水,即而今的弥河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逄山,海拔500米,横亘东西,坐北面南。阳坡地势和缓,有一条崎岖山径可攀援攀登;阴面则悬崖陡峭,飞鹰望而生惧。此山,西临插旗山,东近笔架山,北倚三阳诸峰,南襟方山,鹤立于群山环抱之中。
    当年的逄公祠,建于逄山之北麓、洋河峪之北岸,坐北面南,红墙碧瓦,古朴庄严。
    逄公祠依山构建,大门广亮,居于二十九级台阶之上。门楣上高悬蓝底子黑字匾额,匾上题着“逄山祠”三个苍劲大字。祠院大门洞开,左右黑漆门扇上篆刻着蓝色工联,上联是“晨钟暮鼓奏赞曲”,下联为“深山古刹存忠”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恭王拾级而上,祠院住持率领两个小沙弥躬身相迎。衡王虽然位高权重,却也不失礼仪,抱拳言道:“长老万福。逄公圣名远播,小王特来拜谒。”
    住持合掌回道:“王爷驾临,为逄祠增辉。”道声“王爷请”,领衡王步入祠院。
    祠院广阔洁净,松柏挺立滴翠。祠内有正殿三间,殿廊两根,明柱呈朱红色,柱上金字夺目,熠熠生辉。上联为“浩浩正气千秋敬仰”,下联是“耿耿忠心万古膜拜”。逄公祠是三教合流,正殿两侧有偏殿,左为文昌殿,右为观音殿。
    恭王爷将众人留在院内,在巨大的铜铸香炉鼎前摆设祭品与香烛。他弹尘除垢,理衣整冠,将袍襟一提,举步跨入殿堂。
    举目仰望,堂内神台高筑,逄公正襟危坐,男女侍从分立左右。逄公身着杏黄袍,足蹬穿云靴,峨冠博带,白髯飘胸,二目炯炯有神,活灵活现,庄重慈祥。
    衡王一向将逄伯陵当做自己敬仰的偶像,此刻一见,自是肃然起敬。他弓身长揖,撩袍跪拜,万分虔诚。
    衡王此来,心事重重。想当年齐王驻藩青州,因争权谋位落得身败名裂、身首异处。而今移来青州住藩,他亦提心吊胆,如履薄冰,唯恐有失,祸及子孙。他期望能得到逄公的佑助,使他的王府长盛久安,永立于不衰之地。于是,他默默祷告道:“逄公在上,小王对汝心仪已久,特来拜谒,望不吝施教,以为王之道教余。”
    他举目仰望逄公,希冀他能回复。逄公的目光似在闪烁,却又闭口不语。一会,衡王又自语道:“其实,有些事本应自省,无需他人明教。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,赤条条来,赤条条去,身后渺茫无人知,争亦何益矣?目下小王所看重者,唯望觅一方净土,以备来日安息尔。贤公,能助吾否?”
    逄公依然无语,似若未闻。衡王摇摇首,自嘲道:“人道逄公极灵,能为黎民免灾避祸。此,公也。孤王家事,私也,岂肯受理哉?”
    语罢,衡王长揖再拜,而后退出殿堂。
    殿堂外已经摆好三性大礼,只待王爷上香。
    王爷移步来至香案前,上好香,行三拜九叩大礼,而后退至一旁,看大管事焚化纸钱。当日是东南风,焚化的纸钱灰烬理应向西北方飘落。令人不解的是,那些纸钱残片,带着点点星火,不是飘向西北,而是飘向正南方向;不是飘飘落地,而是袅袅而升,向那陡峭的悬崖飘去。
    衡王惊异万分,举首仰望:那悬崖的峭壁上,有一个人的映像依稀可见。那个影像,亦是身着杏黄袍,足蹬穿云靴,峨冠博带,白髯飘胸,与殿堂里供奉的逄公法影酷似。
    “啊,啊……”目睹此景,王爷惊得欲语难言。
    “恭喜王爷。念尔心诚,逄公收下厚礼矣。”住持面含微笑,合掌告白。
    “啊,啊,谢谢长老明示。”至此,王爷恍然大悟。
    行完祭礼后,在众仆役的护卫下,由小沙弥带路,王爷开始登山游览。
    山门高大宏伟,面向西开。进得山门,沿山岭荒径攀援而上,一直转至山的前坡。当攀登到好汉坡时,众人已经累得大汗淋漓,腰酸腿软。
    爬上好汉坡,攀援不久,便来到南寨门。逄山古寨的四周,原本由干砌的石头寨墙围定,设有东、西、南三个寨门南寨门是山寨的正门。王爷耐着苦,一直攀到山顶。
    逄山顶上广阔平坦,枯草没膝,兔蹦狐窜,十分凄凉。枯草间遍布残垣断壁、石臼、拴马桩、插旗孔洞与石槽等。
    小沙弥告诉王爷:“此处,就是杨王的山寨,殷商年间的古战场。当年血流成溪,尸骨成堆,弃械遍地,腐臭味数里之外也能闻得到。”
    目睹如此悲惨景象,衡王凄然泪下,长叹一声,低吟道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鏖战烟雨过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游魂伴悲风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俱为匆匆客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何必苦相争。

    衡王是养尊处优的显贵,何曾吃过如此大苦?目下,他已累得瘫软乏力。山顶的北方有一座小山丘,山丘上有一块巨大的石板。王爷累极,在石板上一坐,便瘫倒在上面,不一会便昏昏然睡着了。众仆役不敢惊动王爷,退守四周,让王爷好自休息。
    朦胧间,王爷听到有人耳语似地对他说:“山高风疾,此处不可久留。王爷,打道回府吧。”
    王爷闻言,睁目看时,那高大威武的逄公,就立在他的石榻边。他一骨碌爬起来,慌忙屈身跪拜,口里连连乞求道:“逄公在上,小王聆听教诲。”
    “勿拜,勿拜。汝系王爷,吾本山野闲客,何教之有?哈哈哈……”逄公言罢,转身离去,一边走一边歌吟道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王业求安勿称雄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金鸡隐处可安灵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待到圆月西沉时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遍地浊溪化清流。

    “逄公慢走,小王愿随尔同往。”王爷一边喊着,一边爬起来追赶逄公。追着追着,一跤跌倒,倏然醒来,原来是南柯一梦。
    从此时始,衡王梦逄公的这块石板台,被人们称作“梦仙台”;后人在石板台上构建凉亭,便称作“梦仙亭”。
    王爷在梦仙台上只是作了一个梦,他却确信不疑,因为当他醒后,逄公的歌吟依然清楚地响在他的耳畔。他深信,那是逄公留给他的偈语。
    衡王痴痴地呆坐在石板上,仔细参详逄公的偈语:第一句“王业求安勿称雄”倒是好理解,是教他为王之道,让他隐刃藏锋,甘心偏安一方;第二句 “金鸡隐处可安灵”也不难参详,准是指示他择灵地的方法。只是,到哪里去寻找那“金鸡”呢;至于第三句与第四句嘛,即使绞尽脑汁,也参详不透气中的含义来……
    正在此刻,鸟鸣清脆,一只飞鸟扑啦啦落在衡王的面前。这只鸟,红冠子,长尾巴,花花羽翎,非常美丽。
    “啊!锦鸡!”导游小沙弥惊呼道。
    “是金鸡?”王爷惊问。
    “是锦鸡,我们当地的一种罕见的珍鸟,人们也叫它金鸡。”小沙弥向王爷解释道。
“锦鸡——金鸡。啊,啊,正应逄公赐吾之偈语。”衡王惊喜地说。
“去!跟上,看它落于何处。”那只锦鸡在地上“咕咕咕”连叫三声,而后展翅飞去。王爷令仆役们紧追飞锦,自己也匆匆下山。
    那只锦鸡,飞飞落落,落落飞飞,最后落在逄山西北的滚石溜北沿三阳山阳坡,钻入草丛,失去了踪迹。
    三阳山,有双龙护驾,处于群山环抱之中。西有黄巢关,东有珍珠山,北靠玲珑山,南望仰天山,东南方向是逄山,与白云为伍,同蓝天为伴,远听松涛滚滚,近闻溪水潺潺,的确是一方风水宝地。于是,衡王爷择日祭拜三阳山,定三阳为他的魂归处。
此即为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逄公托梦诲衡王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处世不争王业昌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魂归三阳幽静地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与贤为邻日月长。

    撰文至此,有人问:“瘦老儿,这逄公到底是何许人?他又为何如此地灵验呢?”
花开千朵,需要一朵朵地观赏;事有万绪,需要一条条地梳理。欲知逄公与逄山的渊源,且待老朽慢慢道来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举国名胜万万千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忠孝源头在逄山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外甥尊舅避荒岭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舅爷忠君命自残。



友情链接: